Search

【#派派不派故事集】不喜歡沒關係,我們可以共同討論啊~
⠀⠀
在英國念大學的時候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#派派不派故事集】不喜歡沒關係,我們可以共同討論啊~
⠀⠀
在英國念大學的時候,除了感受到美食和生活習慣的文化差異,英國人的說話藝術,更讓我印象深刻。

可能從小到大的學習環境,或是受到家庭的影響,當我在看待人事物時,會很習慣從「找碴」的角度出發,然後去批判他們的「不完美」。
⠀⠀
還記得那是在大一某堂課發生的尷尬事件,讓我驚覺這樣的說話方式其實很傷人,也下定決心要改變。
⠀⠀⠀
-
⠀⠀
「這位同學,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,對於這部紀錄片導演的字幕設計,你有什麼想法嗎?」
⠀⠀⠀
「我不是很喜歡,因為字在畫面上跳來跳去,滿干擾我理解他想表達的事。」
⠀⠀⠀
頓時空氣凝結,全班用著「真是不可思議的眼神」盯著我看。
⠀⠀⠀
教授尷尬了幾秒,但也很自然地回應我:「不過...這或許就是導演想表達的事情啊...」
⠀⠀⠀
然而,當下的我依然跳針地說:「可是,就會讓人很不解啊!我就是不能理解他的表達方式為什麼不能乾淨些。」
⠀⠀⠀
「每個人對於表達這件事,都會有不太一樣的想法,當然你可以認同,也可以不喜歡。」
⠀⠀
「嗯對,我不是很喜歡這週紀錄片的字幕設計。」
⠀⠀
直到這個話題結束前,我還是不斷把焦點放在「我就是不喜歡」上。
⠀⠀
-
⠀⠀
下課走回家的路上,突然後悔起自己在課堂上講話太直接,同時思考教授所說的「看一部作品可以有多元角度」那番話。
⠀⠀
這個事件之後,我開始練習觀察同學們的表達方式,以及當教授認為我們的作品需要優化時,會使用什麼措辭。
⠀⠀
我發現系上大部分的英國人,開頭會先說一件「讓對方感到悅耳的事」。
⠀⠀
譬如很明顯的亮點,或是自己想學習的技巧,如果真的找不出作品本身可以欣賞的地方,也至少會說「我看得出來你很用心想把這個作品完成。」
⠀⠀
接著,才會以「共同討論」的角度,一起去思考「如何讓這個作品更好」。
⠀⠀
「現在這樣很不錯了,不過這個部分,或許可以試試這麼做......」

「我很喜歡你們的點子,但因為時間限制,很可能會做不完。如果我們先排出製作的優先順序,設定聚焦的範圍,這樣就能提高效率了!」
⠀⠀⠀
-
⠀⠀
🧐 雖然這個故事沒有什麼「政治點」,但看事情的角度和表達想法的方式是通用的。
⠀⠀
同理,遇到與自己政治立場不同的人時,我不再像以前一樣死命地說著「我不喜歡的部分」,而是先去聆聽對方的說法,從對方敘述的人事物中,那些比較沒有爭議的話題切入,接著才會針對有疑慮的部分,跟對方共同討論事情的脈絡、交流雙方的看法。
⠀⠀
每件事情都是一體多面的。即便是看似負面的事情,也會有值得去關注和討論的地方。
⠀⠀
❤️ 感謝這個尷尬的求學經歷,讓我從同儕和教授身上學到很寶貴的說話藝術:
⠀⠀
⓵ 先主動營造愉快或舒適的氛圍
⓶ 接著用好奇心交流彼此的想法
⓷ 試著共同討論出讓一件事變得更好的方法💡
⠀⠀
___________
 
🤯 覺得在日常生活中聊政治很難嗎?
 
如果你從這次的【派派不派故事集】中獲得一些想法,
歡迎留言讓我們知道,或者把故事分享給更多人喔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【對話千層派】發起鼓勵全民對話的運動,希望大家都能與身邊的人們討論政治、民生,交換彼此的資訊與觀點,進而相互理解、取得共識,一起找出打造理想未來的方法。
View all posts